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父母课堂:掌握淡化孩子的独特心理

   日期:2025-02-20     来源:www.xiaomite.com    浏览:733    
文章简介:纯真无邪活泼的孩子们,有漂亮、纯洁、敏锐的心灵。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干扰到一个人一生。

  纯真无邪活泼的孩子们,有漂亮、纯洁、敏锐的心灵。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干扰到一个人一生。因此,在婴幼儿教育办法上应该注意“扬长避短”,淡化孩子“独一无二”、“独特”的心理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
  1、淡化面貌心理。对于那些长相特别丑或特别美的孩子,父母[微博]有时会当着他们的面发表些议论。在被他们提示后,这类“面貌异常”的孩子对我们的面貌会产生“自己独一无二”的自卑或自傲心理。这种过早的自我浅层表面的关注,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全方位健康发育的。因此,对于特美、特丑的孩子,父母都应努力去淡化他们的“独一无二感”。

  2、淡化优势心理。有时,孩子的专长、优势也需适合地淡化。在“望子成龙”的心理态势中,很多父母对孩子从小表现出来的天资总是是给以充分一定、赞扬、鼓励和宣传。这种强化孩子“异于常人能力”的行为,易致使孩子过早地“专业化”,从而影响心身的全方位进步。在孩子的少儿时期,让他们广泛接触、涉足生活与事物的很多方面,广泛汲取常识营养,也是在为以后的“专一”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  3、淡化情感心理。不要让他们发现自己是父母的“心头肉”。现在独生子女们的父母大多对孩子有“过于关怀”的倾向。很多父母尽可能满足孩子们提出的所有需要。久而久之,在娇惯中,孩子便有了那种“我在爸爸妈妈心目中地位绝对与众不同”、“我比其他孩子优越得多”的异常心理。这种心理情感总是致使他们任性、不负责和不愿吃苦等。

  父母对子女的疼爱,尽量地深藏一点,含蓄一点,才更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。在日常,有意淡化一下孩子的“独特心理”,让他们在平凡中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,在扎根大家的沃土中枝繁叶茂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